第229章 原来是故人_铁肩柔情
讽刺小说网 > 铁肩柔情 > 第229章 原来是故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9章 原来是故人

  就在双方争持中,一个声音从房外传来:“阿军,发生什么事了?难道以你那孤身消灭几十个土匪的名声,还有人敢前来捣乱?让我看是哪个不长眼的家伙,竟敢搞到了我们的餐馆来。”

  话音未落,脾气并未因为年老而收敛的陈池老人,出现在了望江房。

  见到了房中密集的人头,而且谢市长这个餐馆的常客也在时,陈池老人不禁呆了。有谢市长在的地方,谁敢来捣乱?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引来争执呢?

  就在陈池老人满腹疑问时,一个惊喜的声音响起了:“你不是陈池陈老兄?不是说你周游列国去了?你怎么躲在这里呀?”

  听到了这声招呼,陈池老人循声望去,马上就认出了那个说话的人来,对他嚷道:“司徒你这个小子什么时候也回国来了?喂,你这个小子怎么跨县到我的餐馆里来闹事了?”

  “什么,这餐馆是你的?”司徒怀璧等邻县过来的众富商,不禁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何晓军。心想:谭县长不是说这位年轻人是老板吗?怎么现在又跑了一个老头老板出来?

  谭县长也一脸疑惑。

  见到了这副情形,陈池老人一愣之后,马上就猜测到了众人因何事而质疑,连忙对众人解释说,这家餐馆,是他与何晓军两人共同经营的。

  听了陈池老人的话,众富商与谭县长才释疑。

  司徒怀璧更是连刚才他对这餐馆那新奇经营方式和菜式的好奇,也连带给释疑了。他以为,因为有陈池这个“食王”之称的老人主持,餐馆的经营才这般的新颖和成功。

  熟知陈池老人的司徒怀璧,知道他的产业中并没有餐馆业,但也清楚他平日特别好吃,而且对那方面也见多识广,所以,他经营的餐馆成功,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

  与司徒怀璧打过招呼后,陈池老人连忙追问双方争执的原委。

  此时,陈池老人才知道了何晓军他们,是在场的邻县县长、邻县富商与司徒怀璧的女儿等而人的救命恩人。

  司徒怀璧等人前来报恩,是情理中的事,何晓军他们施恩不受报,更是高尚的行为,所以,被熟人司徒怀璧求到了头上的陈池老人,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来处置这事好?

  又争持了一会之后,陈池老人终于无奈地出声了,他对司徒怀璧等众人说道,他这个搭档与杨排长他们的性情自己熟悉,他们都是说一不二的人,这酬金,几人肯定就不会收了,所以,他让司徒怀璧等众人收回酬金,容后再说,否则,这样下去的话,不但没有个结果,还可能会伤了和气。

  见到了熟人也帮不了手,而且,陈池老人的话也有道理,司徒怀璧等众人稍商量了一下,就决定先收回酬金,待后再说。

  酬金收回,礼品却一定留下,就算是众人一点心意。至于何晓军刚才说的请客吃饭,众富商一定不容。

  双方都的熟人的陈池老人,也极力为这事做了调停,让何晓军他们就按这个意思办。

  既然拍档都出声了,而且,也不想再在这事中纠缠下去,何晓军他们也只好做罢,把众富商带来的那些礼品给收下。

  富商送礼的事总算解决之后,轮到谭县长登场了,他当众宣读了邻县对何晓军他们几人的嘉奖。

  邻县县府给何晓军他们这三个到他们县剿匪的人,每人奖励大洋二十块,并给何晓军授予平民特等功一次。同时,邻县的华侨基金,也给何晓军他们三人每人嘉奖大洋二十块。

  对于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奖金,何晓军他们没有二言就收下了。因为,这些钱可以说是他们用性命换来的,拿得心安,也没有心理负担。

  邻县的事告一段落之后,谭县长与众富商等远道过来的客人,除了司徒怀璧外,就告辞回邻县去了。

  司徒怀璧既然偶遇上了好友,当然就留下与陈池老人聚旧了。

  那天的中午,陈池老人就与司徒怀璧移师餐馆院子那竹林中的棚子里,泡上一壶清茶,摆起了龙门阵来。

  原来,司徒怀璧与陈池老人在“金山”那边已经熟识,而且,两人又同是“五邑商会”的成员,所以,在已经有两年多没见面的情形下,遇上了当然就有说不完的话。

  说到了这个“五邑商会”,是“金山”那边的华侨组建的一个民间组织。

  那时,由于政府的孱弱,加上去“金山”的华侨又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所以,屡受当地人的欺压。

  既然********,民众就只有自己想办法自救,于是,“金山”那边的华侨,自发成立了各种各样自己的民间组织,以团结民众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金山”那边,华侨成立的民间组织,先是以“同乡会”这样的形式开始。

  宗亲观念深植的中华民族,同乡亲情往往是异乡客的精神慰藉。

  一般同乡会都称“XX(原籍地)旅X(现居地)同乡会”。比如,在“金山”那边的海山华侨,就组建了“海山旅美华侨乡亲联谊会”。

  同乡是个貌似清楚却不能认真定义的模糊概念,一般依赖双方对原籍地理范围和方言文化的认同。原籍归属地小到一乡,大到一省,都被称之为同乡,地方越大则越模糊。

  海山的语系,可能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语系,它与国内的其它语言,基本就没有一点的共通之处。

  这种叫海山话的方言,除了海山的大部分人之外,就只有邻县一部分地区的人,说这种特殊的语言。

  由于语言的关系,海山与邻县在“金山”的华侨,关系不是一般的亲密,不少两个地方的人,都出现在同一个“同乡会”里。

  后来,随着华侨在“金山”的队伍扩大和地位的逐步提升,各种的民间组织也开始蓬勃发展。

  “五邑商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立的。“五邑”,是海山所在的市那五个县的统称。“商会”,顾名思义当然就是商人的联合组织。

  既然陈池老人与司徒怀璧都是成功商人,又算是一个“大同乡”,所以,他们出现在这样的组织里,也是理所当然。

  与陈池老人坐落之后,司徒怀璧迫不及待就向他了解起他离开“金山”后这两年的情况。

  得知了陈池老人在妻子去世之后的这两年,自由自在地周游列国并在各地品尝他最喜欢的美食时,司徒怀璧当然就是羡慕不已。

  司徒怀璧接着又问陈池老人,为什么中断了这个逍遥自在的生活,呆到了宁城这个偏僻而落后的地方开一家这样的、规模并不算大的餐馆?

  司徒怀璧了解陈池老人,知道他虽然可能不及自己有钱,但他也算是个大富翁了,所以,他不明白一个在国外有那么大生意、这样好环境的人,什么会跑到这个落后的地方来开一家应该不会赚多少钱的餐馆。

  而且,司徒怀璧也了解陈池老人的馋劲,知道他是个无“吃”不欢的人,而宁城这样一个小地方,又有什么能拖住他寻求美食的脚步呢?所以,司徒怀璧好奇了。

  陈池老人没有直接回答司徒怀璧,而是反问道:“司徒,我问你,你刚才已经在这里吃过了一顿饭,你觉得这里的菜如何?”

  “有你老哥这个食神主理,这里的东西又哪会差?这一顿,不但是我在国内尝过的最好菜,就是在我之前的生活中,我也敢说,这算是我尝过的最好中餐之一。”

  得到了司徒怀璧的肯定后,陈池老人才对他说出了让他目瞪口呆的实情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fcfsc.org。讽刺小说网手机版:https://m.fcfsc.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