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_我粉丝中最不可思议的人
讽刺小说网 > 我粉丝中最不可思议的人 > 第一百零七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零七章

  “愿意谈谈那件事的前因后果,还有整个过程吗?”万镜问道。

  “当然。”谢韵之弯起唇角,“我想我的经历可能是一种经验教训,希望能给其他的女性同胞带来一些警醒。”

  “我想我得先从我自己的性格谈起。可能是因为我从受的家庭熏陶的缘故,我父亲是大学文学院的教授,母亲是舞蹈家,家庭氛围是很文艺的。我父母亲都很爱看书,书法、文章都写得很漂亮,我父亲钢琴也弹得很好。他们其实并没有刻意要培养我什么,但我……就是他们的亲生女儿嘛,没办法的事。所以我也爱看书,后来又爱上跳舞,也非常喜欢音乐,养成了一种很多愁善感的性格。像我这样的人其实不多,我上学之后,经常想找伙伴分享一下自己新看的书,都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我时候其实挺孤独的,长辈毕竟是长辈,长辈能与你分享,但他们与你的思想水平并不在一个层面上,你也很难与长辈成为真正的朋友。我缺乏同龄的朋友,总是一个人窝在屋子里看书,性格内向。我妈妈很担心我这样下去会自闭,有一天张琴导演来我们家吃饭,我妈妈跟她了她的担忧,张琴导演就——那不如让这孩子来片场拍片吧,我看这孩子外形也很不错,在片场至少不会自闭,能多和人接触,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

  这可能是谢韵之第一次在一档采访节目中如此详细地提起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万镜听得很入神,谢韵之的叙述很有条理,话的语调和节奏也很能抓人,台词功底了得,以至于锻炼到了她自己的讲演能力。万镜身为一个播音系毕业、根正苗红的主持人,对谢韵之话的水平有着很高的评价。

  “于是我就开始跟着张琴导演拍戏,这就造成一个后果,我和学校里的同学们距离拉得更远了。经常是……我放学后就立刻被接去了片场,根本就没有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玩的经历,而我在片场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比我年纪大的长辈。时间久了,我逐渐习惯了并且擅长于和年纪比我长的人相处,但我不大习惯和同龄人相处,很奇怪的是我和同龄人经常没话,他们之间流行什么我都不大清楚,我喜欢的都是长辈们所喜欢的东西,黑白默片、黑胶唱片、古典音乐、蓝调爵士,还有一大堆看上去万分枯燥无趣的世界名著。我曾经被我的同班女同学过,她我喜欢的都是她爸爸妈妈喜欢的东西,其实我真的很受击的,呵呵……”谢韵之到这里不由笑出声来,曾经深受击的记忆如今回忆起来似乎有一种青涩的甘甜味道。

  “我时候就是这样,学校、片场两头跑,我很喜欢片场的感觉,一点也不抗拒,我会在片场完成我的作业,看我的书,和长辈们聊天。我喜欢长辈们摸着我的头,给我零食吃的那种感觉。我很喜欢在我表演结束后,长辈们的赞扬和夸奖。那个时候我经常被人夸是‘天才’,不论是在学校的成绩还是在片场的表演,都兼顾得很好,实话有点的虚荣,但我确实在表演这件事上找到了自信,也开拓了自闭的性格。

  这种自我养育的过程,使得我很喜欢有学识有思想深度的长辈,我很喜欢和这样的长辈坐在一起,一起讨论一些虚头巴脑的话题,听他们出一些很能发人深省的哲思,开拓我自己的思想深度。这大概就是章行健能够利用这一点吸引我靠近他的原因吧。实在的,他这个人虽然人品稀碎低劣,但真的很能装善人,肚子里是有货的。有这么一句话不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我那个时候恰好是二十三、四岁的时候,此前二十一岁时因为伤了脚,留了心理阴影,使得我不得不放弃了跳舞的梦想。之后我决心专攻表演,还考了央戏的研究生,我和他的那部戏《赤色岁月》就是在我研究生期间拍的。那个时候我尚未完全走出伤痛,对把演戏作为我的未来职业一事,还存在着些许疑虑,我很害怕自己做不好。因为我总是觉得自己是半路出家的,和那些专研此艺的同门师兄弟姐妹们相比,我差得太远,也缺乏很多专业性的知识。那个时候就很惶恐,每天拼了命地啃专业书,但总是有消化不了的地方,就想找老师问。恰好章行健在这方面是专家,他很能忽悠人,我就像咬住他鱼钩的鱼一般,被他这么一提溜,就进了他的鱼篓。

  那天是五年前的三月十四日,晚上。我照常拿着专业书去找他讨论表演的问题,这件事我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月了,不是每天都去,但是大概每隔三四天就会去一次。他表现得很和善,也很绅士,像兄长一样。此前我们每次在他房中探讨表演,他都会拿饮料给我喝,果汁、咖啡等等,像是讨好孩子。你知道,我一个女生,单独去一个单身男子房里,我其实是会顾忌的。最初他第一次约我到他房里去时,我是抗拒的,但他表现得很绅士,还把门敞开着。后来因为我们讨论的时候经常十分忘情,他会直接挑起来大声表演起来给我做示范,以至于吵到我们对面的剧组成员睡觉,我们便把门关了起来。几次之后,我就放松了警惕,逐渐习惯了这样的模式。我当时脑海里真的一点也没觉得他会那样对我,即便我的助理在我每次去他房里之前,都会很含蓄地提醒我,如果有事要迅速联系她。

  然后那天大概是因为我们白天拍戏很愉快的缘故,再加上那天是白色情人节,我到他房里时他就已经开了一瓶红酒在喝了,兴致很高昂的样子。他喝酒之后的状态有些亢奋,看我的眼神也不对,我就有些不大自在,本来想提前告辞的,但他盛情难却,还给我倒了酒,我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我想着喝一点我就早点离开。但喝了之后,就觉得头很晕,意识很沉,眼皮架,要睡。我有意识可能自己要被侵犯,所以一直用意志力强撑着,处在一种混沌的半睡半醒的状态中。

  我能记得自己被脱下衣服的感觉,虽然意识很模糊,但能感觉到他在脱我衣服,并且在我身上乱摸。把我身上所有的衣服全部脱下后,给我罩上了一件睡裙,那睡裙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但肯定不是我的衣服。之后我被他丢在了床上,大概是看我已经晕得不能动弹了,他放心离开,我听到了浴室里放水的声音,他应当是去洗澡了。

  我挣扎着,催动自己像是灌了铅的手臂,抓到了被他丢在床头柜上的我的手机,给我的助理发了一条SOS的求救短信。”谢韵之的叙述在此停顿,她眼圈有些微红,但神情仍旧十分镇定,万镜觉得她并不是在恐惧当年的那件事,而是想起了她的前助理,心底涌起了感激的情绪。

  “她来救你了。”万镜接道。

  “是的,她来救我了。我很感谢她,但也觉得对不起她。因为我,她也经历了一段人生很困难的时期,后来她离开了这个圈子。”谢韵之道这里有些哽咽。

  “我们此前去采访过她,她现在过得很好,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了。”万镜温和道。

  “是吗,真好。”谢韵之露出了释怀安然的神情。

  “有些问题我需要再次与你确认一下,请原谅。”

  “没关系,请问。”

  “在那个过程中,你清晰地看到了章行健的面庞吗?确认侵犯你的人就是他吗?”

  “我确认,我看到了他的面庞,记得他的面庞,他还在我耳边了话,他:真是个极品尤物。”

  万镜心底颤了一下,面上浮起一丝抑制不住的怒气。

  “事发后你报过警吗?”

  “报过,我报过的。”谢韵之道。

  “你报过警的?”万镜有些吃惊。

  “是的,我自己一个人偷偷去报警的,我身边的人不知道。但是后来因为侦查阶段证据不足,警方撤销了这个案子的调查,这个案子就没报到检察院批捕。”

  “我看到网上有质疑的声音,有一些懂法人士表示这是刑事案件,你不能直接提起诉讼。”

  “并非是我直接提起的诉讼,我不知道这谣言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实际上我也没办法这么做。可能是媒体惯用‘某某状告某某’这种标题的缘故吧,确实令人产生误会。实际上你们如果仔细去看我微博发布的诉讼公文,那是检察院的公诉书。不是我提起诉讼,是公安调查完毕、申请批捕后,检察院向法院提起了公诉。大约十天前,我就已经再一次报警了。希望大家不要轻信谣言。”

  “为什么你上一次报案证据不足,这一次却又证据足了,可以批捕并公诉了?”万镜又问。

  “因为这一次报案的并非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张兰与我一同去报的案,我们的案子被并案处理了。她的案子证据比较充分,能够批准逮捕,而我的案子比较暧昧,还必须进一步详细调查。不过可喜的是,距离我上一次报案已经过去了五年时间,侦查科技手段都有进步,我提供给警方的那件睡裙和我当日身着的内衣、我发的SOS求救短信、章行健留在我那部旧手机上的指纹和我被侵犯当日的体检报告,也许能组成完整的证据链。”

  “张兰,就是那位剧作家张兰,洱海一兰吗?”

  “是的。”

  ……

  此后万镜又确认了不少细节问题,看似好像是在给谢韵之找茬,实际上是在为她剔除各种不必要的误会,将本次采访中话语表达的精确性升到最高。

  这大约接近四十多分钟的采访,再一次在全网掀起巨大波澜。对于大部分知道谢韵之的公众来,谢韵之是一个并不那么接地气的演员,她很少参加综艺节目,访谈采访也不多,只要出现在公众场合,话也是不多的,虽典雅美丽但疏冷远离,实在有些难以靠近的感觉。但这段采访显然一下子让公众们体会到了她身为普通人的一面,虽然她表现得依旧优雅、冷静、自持,并不痛哭流涕,也不怒斥责骂,但也会红了眼圈或哽咽难言。她会因为遭受不公正的对待而委屈愤怒,也会因为牵累了工作伙伴而感到内疚,还会因为咽不下自己内心的一口气而始终持续不懈地努力。她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她的勇气,她对待自己和人世间的态度,都引起了太多人的共鸣,让人们暗生恻隐的同时也浮生出对她的敬佩之情。

  就在这段采访视频在网上发布后的一个时之内,微博诞生了一个新的话题#METOO,我们在行动#,话题的发起者之一就是樊澄,她率先转发了这条采访视频,并引发了大量橙汁cp粉、芝士、靳如练书迷,包括其他众多关心这起事件、关心这个话题、关心女权运动的仁人志士转发,一时间一场覆盖全网的运动似乎吹响了号角。

  此后三日内,以首都大学文学院谢盛教授为首,大量文人、作家、专栏写手在各大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号等等平台发表了关于号召发起新一轮平权运动的文章,呼吁关注性侵事件,关注受害群体难以发声的问题。乃至于很多代表着官方声音的新闻平台,也已然开始发声。人们开始意识到,此事已然不仅仅是一场网络舆论战了,而是真正轰动社会各个阶层的一场思想运动。

  就在4月14日,沉寂时久,自事件爆发以来始终不曾有任何回应的樊澄,终于在万众期待之下,对时至今日发生的所有事做出正面回应。回应的方式也符合她作家的身份,这是一篇并不算很长,但简短有力的文章,文笔依旧充满了她犀利的风格,同时也很罕见地汇入了她个人的情感。

  文章的标题叫做《你是否有哪怕耗费一秒钟倾听她们的声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fcfsc.org。讽刺小说网手机版:https://m.fcfsc.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